社会主义主题1.(2015·河南新郑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2)(10分)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列宁《四月提纲》请回答:(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原因何在?(2分)(2)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2分)(3)材料四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4分)(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夺权方式,材料一强调“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第二小问原因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2)第一小问夺权方式,材料三提出“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第二小问原因在于“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3)第一小问当时的历史特点,由材料四中“这个过渡的特点”的两个方面,概括即得。第二小问《四月提纲》提出和平过渡。第三小问七月流血事件使得只能选择武装夺权。(4)由上述变化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要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答案】(1)认识:用暴力夺取政权。原因:《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镇压无产阶级残酷,进行和平革命是不可能的。(2分)(2)认识:都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理由:无产阶级斗争的条件有了变化——“能有效的使用普选权”。(2分)(3)特点:“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主张:和平过渡。实际:武装夺权。因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战和对人民镇压。(4分)(4)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能把它当做僵死的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无产阶级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和当时的情况、革命的条件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道路。(2分)2.(2015·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考考前模拟·13)(32分)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