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训习题(6)李仕才一、选择题链接--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解析:A由材料可知,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就了文帝大业,而武帝实行推恩令,导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造成王莽叛乱,由此可知A项正确。1.(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古代监察制度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是指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2.(2018·江西高三调研,26)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B.政府税收大幅下降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答案B解析拥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数量减少,导致政府税收下降,故B项正确。链接---(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进行()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3、(2017·咸阳质检,2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而英法等国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清政府进行交流,在清政府眼里只有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而没有国家平等原则和国际法等近代外交的理念,故D项正确。4、(2017·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0)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表明()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可知强调的是甲午战后列强侵华的情况,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发生在甲午战后,故B项正确;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是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故D项错误。5、(2018·江西高三调研,28)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