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一、本课的设计意图(一)本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新的学习环境,对新学校和新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培养主人翁意识。○调整心态,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自觉融入新的集体,发挥个人特长,与同伴团结合作,创建优秀的班集体。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了解建立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安排的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进入初中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新起点主要不是从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说的,而是指学生自身成长的新起点。为了珍惜新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从小学到初中,意味着学生从一个小学生成为了一个初中生,是学生发展中的新阶段,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变化;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将在这个阶段认识新的朋友,度过青春期,为今后的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新起点的重要意义,进而珍惜这个新起点,成为本课设计的意图所在。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着新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进入初中,学生将在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学校或许是学生理想中的学校,也许并非如此,因而引导学生热爱新学校,是很重要的。新的班级是学生所面临的小环境,在这个新环境中,学生之间难免会有陌生感,而学生的初中生活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班级中同学相处得怎样,人际关系如何,因此,本课从班级人际关系入手,把班级中学生的相互熟悉,建立彼此的友谊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集体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群体心理学的研究,一个好的集体对人的影响也是良性的。尤其对初中生而言,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力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如果说小学阶段学生的首属群体是家庭的话,到初中阶段,学生的首属群体逐渐转变为同伴群体,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课把如何建设优秀的班集体、形成班级精神作为一个目标。2.课标的具体要求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二、本课内容结构和教学建议(一)内容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引言,用参天大树的种子和万丈高楼的基石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起点的重要性,而七年级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因此,每位同学都要珍惜新起点,在新校园里学习,认识新老师和新同学,创建新的班集体。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本框由“初中生活新体验”、“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三目内容组成。主要通过学生的交流体验活动,从物理环境过渡到心理环境,从两个角度切入学生的新生活。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教材利用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对新学校、新的学习环境的兴趣,在对新鲜事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感觉。因为有可能学生所就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是理想中的学校,因此,教师宜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新生活中的乐趣,使其更加珍惜初中生活的新起点。这一目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物理环境上适应新学校。第二目“珍视新友谊”。教材通过对一个同龄人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高兴与孤单感的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而平和地对待自己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的陌生感和孤单感,面对新班级里的新面孔,自己应主动去认识。接着,教材通过制作自己的介绍卡、抽签连环介绍活动,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快更多地结识新朋友。这一目主要是帮助学生从心理环境上适应新班级中的新人际关系。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成长”。教材在学生相互认识、熟悉的基础上,由个体向集体过渡。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