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2.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引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读到一个发生在南美洲西海岸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故事,它的名字叫“自然之道”(板书课题)。2.读题,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预设: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是什么?3.师: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吧。(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1.自由读课文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3.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学习“救”幼龟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小组内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画出第4自然段中表感情的词语,读的时候注意读出各自的表情等会儿我们分角色表演读)。2.读中理解: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欲出又止”的意思,b.先指生回答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并板书。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c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4.课件出示句子: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四)、本课小结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五)、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1.听写词语:侦察欲出又止鱼贯而出口中之食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愚不可及悲叹2.学生阅读课文(二)、自学“伤害幼龟”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谈谈自己的的感受。1.学生读书。2.学生交流感受,适时深化重点句子。a请观看插图,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句话,描述一下。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范读——指名读——全班读我们本是想“救”幼龟没想到会害了它们(板书“救”害!)(三)、“自然之道”引发“讨论”,启发思考1.感情朗读师: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5至8这4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与痛苦。2.此时此刻,再谈一谈你对向导的话的理解。生: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3.师:既然向导深知自然之道,为什么还要听从我们的话“救”了小海龟呢?你觉得此时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生:我是学生物的,知道自然之道,竟然没有拦住这些无知的游客。我失职。生:原本想通过事实教育大家,没有想到酿成这么大的悲剧。生:哦明明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可恨啊!生:我不是没有同情心,我对幼龟的生活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