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内容都一单元第二单元图片解析卷面整洁100分分数56分44分6分3—5分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端午B.清明C.七夕D.元宵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异姓功臣C.殷商降族D.先代贵族3.“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根据所学知识,这套“制度”不包括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分封制度4.以下关于嬴政规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5.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有利于秦朝的强大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B.有利于国家统一C.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D.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6.汉武帝为解决地方封国问题,实行的措施是A.削夺王国的封地B.颁行“推恩令”C.平定七国之乱D.实行郡县制7.“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应该是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8.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B.西藏行省C.宣慰司D.宣政院9.下列历代政治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宋太祖派文官到各地任长官④明太祖废丞相权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C.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1.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东方朔等有才学的人通过下面推荐得以到皇帝身边受到重用。这种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1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14.高一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让学生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列同学的发言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皇权至上②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③天子居于统治地位,等级森严④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下列言论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有辟蜀之事”B.“我朝罢相……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D.“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而非王臣也。”1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