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专题一信息反馈卷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西周初年,周王曾分封了鲁、齐、燕、卫、宋、晋等重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实质上是()A.宗法制在地方的体现B.统治各地的政权机构C.周王直辖的行政区划D.拱卫周王室附属国2.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的出现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密切关系()A.“家天下”制度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3.下列表述是对右图中西周四个社会等级的阐述,其中错误的是()A.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B.诸侯可能不是王族成员C.卿大夫由周王进行分封D.士的地位由嫡长子继承4.《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秦朝皇印为玉玺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C.玉玺为皇帝独用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5.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政事B.分管中央重要部门C.协助皇帝管理军事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6.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下列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8.汉武帝时,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根本目的是()A.监察地方政治状况B.举荐地方优秀人才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察访民间百姓疾苦9.英国曾借鉴我国科举制度改革文官录用制度,孙中山也曾经十分肯定科举制度,共同原因是科举制()A.以儒学经义作为考试内容B.便于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D.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10.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分封制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1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12.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这一观点反映出他企图()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C.改革选官用人制度D.巩固中央集权制度13.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由六部转归内阁负责。这一现象说明()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B.内阁的权力已完全合法化C.内阁掌握军国大事决策权D.内阁的权势及其地位提高14.清朝一位军机大臣曾写诗比喻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协同皇帝共治国事B.秉承皇帝旨意办事C.负责贯彻皇帝政令D.监督官员规范执政15.从明代内阁制的创立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政治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弥合君相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6.说法正确的是()A.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总管国家财政B.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17.一幅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字样,据此判断此图应绘制于()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8.《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