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36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在有机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尤为重要。下列有机物的分类依据合理的是()A.3,3二甲基1戊烯属于烯烃,依据是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H两种元素B.甲苯、二甲苯都属于苯的同系物,依据是这两种物质分子中均含有甲基C.甲醇、乙二醇、甘油都属于醇,依据是这三种物质分子中均含有饱和烃基D.既属于酚又属于醛,依据是该物质分子中既含有酚羟基又含有醛基解析:A项中依据是分子由C、H两种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为烯烃,A项不正确;B项中分类的依据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所以为同系物,B项不正确;C项中分类的依据是分子中均含有醇羟基,C项不正确。答案:D2.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解析:有机物命名时,应遵循数值和最小原则,故A应命名为:1,2,4三甲苯,A项错误;有机物命名时,命名时只有C原子编号,故C应命名为:2丁醇,C项错误;炔类物质命名时,应从离三键近的一端编号,故D应命名为:3甲基1丁炔,D项错误。答案:B3.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加聚反应,还能发生缩聚反应的是()解析:A项错误,苯酚不能发生加聚反应;B项正确,其结构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能发生分子内缩聚和分子间缩聚反应;C项错误,不能发生缩聚反应;D项错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答案:B4.实验式相同,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1辛烯和3甲基1丁烯B.苯和乙炔(CH≡CH)C.正丁烷和2甲基丙烷D.甲苯和乙苯解析:选项A、D为同系物,选项C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5.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如:CH3—CH===CH—CH3可表示为,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下列关于Y的说法正确的是()A.结构简式为B.能使溴水褪色,且静置后不分层C.不能发生取代反应D.Y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面解析:根据X的键线式结构,可得其分子式为C8H8,Y是X的同分异构体,并且属于芳香烃,分子中含有苯环,则Y的结构简式为,A项正确;苯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并且生成的有机物不易溶于水,反应后溶液会分为两层,B项错误;苯乙烯分子中的苯环上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项错误;中苯环上的碳原子与1号碳原子间形成单键,可以发生旋转,使苯环和C===C键构成的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苯乙烯分子中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共面,D项错误。答案:A6.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解析:据所给的分子比例模型可知,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A项错误,烷烃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B项错误,乙烯与溴水中的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D项错误,二者应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答案:C7.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后者因为品红分子结构中的发色团遇到亚硫酸后结构发生改变,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其漂白原理可用下面的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品红溶液中同时通Cl2、SO2,漂白效果会更好B.加热可判断品红褪色是通入SO2还是通入Cl2引起的C.“无色化合物”分子中19个碳原子可能共面D.品红分子中19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解析:A项错误,发生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生成无漂白作用的盐酸和硫酸,漂白能力大打折扣;B项正确,题给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加热后SO2逸出,品红红色恢复,而氯气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而产生的永久性漂白,加热红色并不恢复;C项错误,连结三个苯环的碳是个烷烃基碳,与此碳相连的四个原子形成四面体(即不共面);D项错误,与C项比较分析可知,此时连接三个碳环中间的那个C形成了碳碳双键,三个面所含的碳原子可能共面。答案:B8.环己烷有两种空间立体结构:船式环己烷()和椅式环己烷(),如果环己烷分子中有两个不同碳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考虑环己烷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