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第1页共7页(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社会福利体系:(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安全体系)(2)社会保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与服务。其他的社会福利(2)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性和便民性。体系(3)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障劳动力的持续使用。(4)公司(单位)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的凝聚力和忠诚。)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保、救灾等。(2)狭义的社会福利。由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构成的社会安全体系。第二节: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一:社会福利思想中的价值观问题:基本对立。个人主义福利观与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对立。福利需要上: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第2页共7页社会物品分配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个人主义福利观。它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与需要的东西,因而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集体主义。把福利看作集体的责任,认为个人在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不测时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新的情况,人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而这一切都需要集体的协助。因而,需要发展社会的福利功能,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的实现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对待。二:中国古代福利思想:1.民本主义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2.民本主义的福利思想是建立在君主制的“王道”和“德政”意识的基础上。3.以德治国原则的多重含义:(1)统治者本身的道德修养;(2)要求统治者必须要推行“仁政”、“德政”,行政要以“德”为本,宽厚仁慈,如此才能达到天下大治;以“德”为本就是“民为本”的民本主义;(3)对被统治者即人民实行道德教化,要让人民按照“德”的规范严格规定自己的言行;具体的说,在中国古代,福利不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状态,不被视为社会控制集团或社会全体的责任,而曾经长期被看做超社会的神灵给予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某一社会个体的赐予。人们被动等待着这种“福利”,中国传统思想里并没有现代意义的福利概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