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2、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3、张老师讲解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4、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结论是()姓名班级考号A.西汉继承秦朝的地方制度B.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5、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C.王国和郡县的矛盾D.皇帝和地方的矛盾6、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7、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8、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A.秦朝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大学士D.清朝的军机大臣9、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10、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B.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C.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D.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11、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12、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13、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