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14Na23Al27Cl35.5Fe56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A.“水滴石穿”主要原因是溶有CO2的雨水与CaCO3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铵根离子的电子式: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B.18gH2O含有10NA个质子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4.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NO3-、I-、Cl-B.Cu2+、Br-、H+、SO42-C.Al3+、Mg2+、CO32-、NO3-D.NH4+、Cl-、OH-、HCO3-5.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6.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油脂的皂化都属于化学变化B.糖、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和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D.将秸秆就地充分燃烧,可避免秸秆腐烂造成环境污染7.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装置比较盐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B.用乙所示方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用丙装置制备和收集氨气D.用丁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化亚铁溶液中通人氯气:Fe2++Cl2=Fe3++2Cl-B.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32-+2H+=H2SiO3↓C.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稀硝酸:Fe(OH)2+2H+=Fe2++2H2OD.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9.在一定条件下,将N2和H2按体积比1∶3混合充入某密闭容器,发生反应:N2+3H22NH3。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的体积分数为40%,则N2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A.40%B.20%C.15%D.60%10.今有五种有机物:①CH2OH(CHOH)4CHO,②CH3(CH2)3OH,③CH3=CH—CH2OH,④CH2=CH—COOCH3,⑤CH2=CH—COOH。其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③⑤B.①②⑤C.②④D.③④11.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Si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Si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B铁比铜活泼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C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和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是葡萄糖D汽油和植物油都属于烃汽油和植物油都可以燃烧12.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A.以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精盐的水溶液制取钠B.用海水、石灰乳等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用H2还原氧化镁制得镁C.以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等为原料,通过反应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制得铁D.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制得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13.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3HSO3—==3SO42—+Cl—+3H+。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c(H+)的增大而加快。下列为用ClO3—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v-t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所致B.纵坐标为v(Cl—)的v-t曲线与图中曲线完全重合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3-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D.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少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硅酸钠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