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其中包含的哲理就是:这其中包含的哲理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一切事物的存在和活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没有绝对和活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没有绝对的自由。的自由。《《庄子•庄子•逍遥逍遥游游》》社会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的残酷。庄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感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现实使他羞与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他无力改变现实,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庄子其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以诋訾(zī诋毁)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思想:•1、“天道无为”。主张“无为而治”。•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以顺应自然为法则,进入清静无为的大道境界,才能免于世俗拖累。•2、“天人合一”•《庄子·天地》:“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人与自然在道中合而为一。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人的精神状态将显示悟道的喜悦,展现生命的真实。《庄子》其书:•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补充阅读:《语文读本·庄子八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