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5河南三市调研,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的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的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崇拜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制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念,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外交失败的原因。2.(2015江苏盐城质检,25)唐太宗和康熙帝都很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二年,上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上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贞观政要》材料二一位与玄烨有较长接触的耶稣会传教士白晋曾对此有过描写:“在平息一切叛乱及辽阔的帝国实现和平之后,皇帝就立即致力于建立正常秩序,纠正在战争期间因一时疏忽而造成的偏差,制定严明的法律,保证国泰民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最为重要的是任命德才兼备的、忠诚老实的官吏担任各省要职。这时,皇帝所考虑的,就是如何进行慎重的物色和挑选,以及使被确定的人忠于职守。”——郭松义《清代皇帝传略》之康熙帝玄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人才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治国实践中的具体表现。(2)材料二表明康熙帝选拔省级要职官吏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做法有何重要作用。(3)“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盛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才选拔与封建盛世之间的关系。3.(2015贵州遵义联考,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材料二谁让法律来统治,谁就是让神和理智来统治,但谁要是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由于相互牵制,人人都不能按自己所认可的准则行事。这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人如果能够随心所欲,就无法对付植根于每一个内心的鄙陋和丑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晁乐红《中庸与中道》(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中道伦理学的观点。结合所学,指出其关注的对象。(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主张的内在联系。4.(2015贵州贵阳一模,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柏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左宗棠认为“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安然”。为此,他强调:“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式完整,自无隙可乘。”材料二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新疆建省“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左宗棠下令,在新疆“抚辑流亡,疏销积水,修葺城堡,并派各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