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重要化合物(限时:45分钟)1.(2015·北京高考)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A.N2→NH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B.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C.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D.雷电发生时涉及的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进入土壤,与矿物质结合成硝酸盐;豆科植物也可以将N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含有C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答案】A2.(2015·上海高考)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A.HClOB.NH4ClC.HNO3D.AgNO3【解析】A.HClO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产生HCl和O2,反应方程式是:2HClO=====2HCl+O2↑,错误。B.NH4Cl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而在光照时不会分解,正确。C.HNO3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是:4HNO3(浓)=====4NO2↑+O2↑+2H2O,错误。D.AgNO3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是:2AgNO3=====2Ag+2NO2↑+O2↑,错误。【答案】B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D.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解析】NO极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不正确。【答案】B4.将氨水分别滴加到下列4种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a中产生白烟B.试管b中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C.试管c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试管d中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解析】A项,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产生白烟;B项,氨气溶于水生成弱碱,红色石蕊遇碱变蓝;C项,氨水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氧化;D项,Al(OH)3不溶于氨水。【答案】D5.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O2是红棕色气体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D.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4CO2+N2【解析】NO2是红棕色气体,A正确;NO和O2在常温下就能反应,不必加催化剂,B错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C正确;根据2NO+O2===2NO2,2NO2+4CO=====4CO2+N2,可得总反应:2NO+O2+4CO=====4CO2+N2,D正确。【答案】D6.“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B.加热时,②、③中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冷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D.四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解析】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是由于加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NH3和HCl在管的顶部反应生成NH4Cl,而不是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故A错误。②中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加热时,氨气逸出,冷却后,氨气又和水反应,溶液又变成红色;SO2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SO2逸出,溶液又显红色,故B错误。④中,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浓度增大,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冷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故C正确。氯化铵受热分解、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不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答案】C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SO、Ba2+、NO、OH-、NH中的某几种离子,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上述溶液,向其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2)另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OC.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D.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解析】取少量上述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