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现代篇第三步通史模块集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5·济南调研)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解析:选D。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说明二月革命的影响并不是限于彼得格勒,故A项不正确;列宁没有直接指挥二月革命,故B项不正确;“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说明并不反对暴力革命,故C项不正确;“平静地接受”说明人们对沙皇专制统治一点都不留恋,故D项正确。2.(2015·广东汕头期末)“不幸的是当欧洲文明日趋分裂之时,也正是我们中国西化运动逐渐加深之日。就在我们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也正是他们彻底分裂之日。”唐德刚所说的欧洲文明“彻底分裂”是指()A.马克思主义诞生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D.苏联解体解析:选B。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欧洲社会没有发生分裂,故A项错误;材料所讲的“欧洲文明日趋分裂”指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分裂,即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时中国“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与材料无关,故C、D项错误。3.(2015·福建龙岩高三期末)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十月革命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十月革命最终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C.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时代D.十月革命鼓舞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4.(2015·吉林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1913—1928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年份191319221928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10272101谷物收获量865673马(百万头)362434牛(百万头)614666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析:选C。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A项是对图表内容的直接表述,而没有体现出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分配土地的内容,故B项错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苏联全盘推行集体农庄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D.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解析:选D。革命前的设想“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相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资本家经营,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粮食垄断”,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货币和市场,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实行企业完全国有化,故D项正确。6.(2015·济南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