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一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李鸣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1.古书记载,夏朝中央有官吏有“六卿”,地方官吏有“牧正”、“九州之伯”等。另有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等。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是①夏朝有了国家权力机构②夏朝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③夏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④夏朝后期出现了暴政和社会动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2.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譬“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4.《左传》载:“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说明在商周社会A.崇拜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D.等级森严5.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B.宗法制下的家族等级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C.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D.礼乐制度起到了维护宗法制的作用6.秦朝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上文中的“师古”指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7.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其中内服制主要管理A.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B.商族以外的活动区域C.黄河中下游地区D.黄河上游地区8.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A.周王B.商王C.秦王D.夏王9.分封制与方国制相比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A.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实行方国联盟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C.受宗法血缘影响D.实行分封制12.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④13.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14.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由于诸侯王国的乱上而瓦解16.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削夺王国的封地B.夺去王侯的爵位C.推恩令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17.“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B.尚书被中书取代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18.《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