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蜀道难-(2)VIP免费

蜀道难-(2)_第1页
1/35
蜀道难-(2)_第2页
2/35
蜀道难-(2)_第3页
3/35
蜀道难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但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人考证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又有人传说他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但这些都未得到确凿证实。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济天下”“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唐代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入世思想。但他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幻想着能“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天宝初年,由人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这是李白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赐金放还,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个性特点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成就是唐诗的颠峰,但也有人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艺术风格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豪放的语言、瑰丽神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诗风豪放飘逸。有杜甫诗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赵翼诗评“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啄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蜀道难》——古乐府旧题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后代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李白送别诗两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第一段:蜀道之高“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手法,与外界如此隔绝,正因山高。“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点明山高无人行。“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指出蜀道的开通非人力可开凿的,更赋予蜀道高险的神秘色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运用想象手法,大胆、奇特,展现出蜀道高险地貌。“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运用虚写反衬的手法,善飞的黄鹤“尚不得过”,善攀的猿猱“愁攀援”,可见蜀道之高险。“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山之高危,及人对此愁攀援的无可奈何。第二段:蜀道之险“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鉴赏角度:意象→意境→主旨(情感)。意象:渗透了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境:意象组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氛围。常用于形容意境的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