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D.变革了耕作方式2.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3.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现实B.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D.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4.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5.战国时期齐国的《考工记》记述,工师检验梓人所制的饮器,如平爵向口,爵中还留有余沥,便不合标准,梓人就要受到处罚。这一严格的要求标明()A.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C.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D.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6.(2017·郴州质检)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C.冶金技术的进步D.“百家争鸣”的出现7.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地区价格地区价格江苏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每石1.5~2两白银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米每石1.4~1.8两白银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D.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8.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9.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A.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B.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D.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10.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11.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12.《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13.雍正二年(1772)对民间消费行为规定:“庶民妇女,有僭用冠帔、补服、大轿者禁,违者罪坐夫男。”该规定()A.有助于澄清吏治以稳定社会B.利于禁绝当时奢侈消费行为C.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D.切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14.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