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7年6月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剪纸技术的高超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手工业者自得其乐D.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图一铁犁和牛耕反映了男耕的方式,图二反映了家庭纺织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选项正确;图片的主旨是反映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不是剪纸技术的高超,故A选项错误;材料图片不仅仅反映家庭手工业,还有农业,故C选项错误;“耕作技术的进步”也过于片面,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图片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图片信息,学生应该可以判断是铁犁和牛耕和家庭纺织业,据此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判断。2.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A.封建迷信B.抑制商业C.以民为本D.以农立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这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农业,以农立国,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地位3.我国古代青铜艺术进入繁荣时期是在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繁荣时期,以其高度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精湛的铸作技术著称于世,故A选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不是青铜艺术的繁荣时期,故B选项错误;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也不是青铜艺术的繁荣时期,故C、D选项错误。故选A。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发生在A.汉都长安B.唐都长安C.宋都东京D.元都大都【答案】C【解析】据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通晓不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都长安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控制,没有夜市,故A选项错误;唐都长安实行坊市分开的制度,也有严格的限制,故B选项错误;宋都东京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C选项正确;元都大都不是该现象最早发生的时期,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夜市……通晓不绝”的关键信息,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为商业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再结合古代中国的城市商业布局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的分析和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明朝A.废除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商品经济相对发达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末富居多,本富居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可知,题干表明明代中后期,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大大增加,通过经营商人致富的人也大大增加,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故B项正确;明朝仍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出现,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6.下列对我国古代农业基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汉朝时开始使用铁农具C.重视精耕细D.重视灌溉【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基本状况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古代农业重视精耕细作,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农业也非常重视水利灌溉,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