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篇第三步专项跟踪训练1.(2015·天津河北区三模)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建立了官僚政治B.打击了贵族政治C.不利于中央集权D.改变了社会性质解析:选B。嬴政建立了官僚政治,克利斯提尼没有建立官僚政治,故A项错误;二者都不以血缘为依据,均打击了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2.(2015·太原二模)孔子曾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古罗马普卢塔克的名言:“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由此可见,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都强调()A.崇尚道德B.济世爱民C.诚实守信D.礼法并施解析:选A。由“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看出孔子是崇尚道德的,由“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可以看出普卢塔克也是崇尚道德的,故A项正确;济世爱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排除;诚实守信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礼法并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排除。3.(2015·江西上饶二模)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历史上这两条重要国际商路的开辟,都促进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B.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C.亚、欧、美、非各洲文明的交流D.沿路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解析:选B。古丝绸之路能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商品大量的流入欧洲市场,也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但古丝绸之路并没有起到这个作用,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可以促进亚、欧、美、非各洲文明的交流,而古丝绸之路却不能起到此作用,故C项错误;古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体现的是东西方的贸易交往,而不是沿路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故D项错误。4.西方新航路开辟与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解析:选C。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故C项正确;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政府主持下的朝贡贸易,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没有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故A项错误;中国忽视开拓海外市场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刺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地区和平交流,并非进行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5.(2015·辽宁锦州模拟)《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C.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解析:选B。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国朝”对外国技能也只是“节取”,反映了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故B项正确;“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表明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但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故A项错误;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有着本质区别,故C项错误;士大夫坚持“国朝节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没有动摇,故D项错误。6.(2015·安徽黄山二模)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解析:选D。材料指出自郑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