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击“非典”和“禽流感”问题背景材料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4年2月16日下午通报了2月15日全国内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情况。2月14日10点至2月15日10点,全国内地无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报告。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内地在广东累计报告4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其他省份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报告。2.从2003年2月始,我国一些地方相继爆发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持续数月,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餐饮、旅游、交通等相关的第三产业也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面对“非典”给人民生活和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全国展开了一场抗击“非典”、发展经济的攻坚战。3.2003年6月8日,中国大陆疫情严重的北京地区首次实现新增“非典”病例为零。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北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明显缓和,已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标准,因此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世界最后一个“非典”疫区——我国台湾,从“非典”名单上去除,中国和世界人民携手“抗非”取得重大胜利。4.联合国粮农组织2月13日在曼谷发表声明称,正在亚洲蔓延的禽流感疫情仍然没有得到全面控制,各国仍需加强合作以防禽流感疫情扩散。这份声明肯定了各国在抗击禽流感危机中不断增进的合作,称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已经建立起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以应对疫情。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防治禽流感工作,批准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二、历史学科知识链接1.中国古代史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成就:①扁鹊: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擅长切脉诊断,后代医学家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切脉是他的主要成就。四诊法奠定了我国中医诊断学的基础,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法,两千多年来为中医所沿用。②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③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④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⑤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和华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⑤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⑥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⑦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⑧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2.我们党和国家面对各种危机和困难,采取积极应对措施⑴克服右倾和“左”倾错误;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后认识到: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必须联合农民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开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②大革命后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发动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③遵义会议A.时间:1935年1月B.主要内容:集中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