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民国前期近代化的转型(1912—1927年)1.(2014·淄博模拟)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A.反对民主共和制B.强调思想启蒙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陈独秀主张共和或立宪应该是出于“多数国民自觉与自动”,说明其强调思想的启蒙,故B项正确。答案:B2.(2014·威海一模)“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五四运动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五四运动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消灭三大军阀,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的要务是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和愚昧,故D项错误。答案:B3.(2014·广东文综)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知县长仍是科举出身,说明辛亥革命后,选官的方式和过去差别不大,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可以看出县长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说明辛亥革命后,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较大,故B项正确。答案:B4.(2014·新疆一模)1924至192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彻底消灭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旧军阀B.国民党及其政权的性质未发生明显变化C.以赶走帝国主义和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D.以国共合作开始,以“清党”“分共”告终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因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而全面破裂,故D项正确。“彻底消灭”说法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B项“性质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法错误;C项“推翻国民政府”说法错误。答案:D5.(2014·乌鲁木齐一诊)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即“专恃感情冲动作用”,五四运动的参加者有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群众,故C项正确。答案:C6.(2014·福州质检)商会是近代出现的商人群体。据统计,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1915年更激增到1262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鼓励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C.民族工商业发展D.欧洲列强放松侵略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政府政策的鼓励、列强放松侵略是推动商会激增的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A、D两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是推动商会激增的思想因素,民族工商业发展是经济因素,因此商会激增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误,C项正确。答案:C7.新文化史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引入政治史的研究,不仅能弥补传统政治史研究的不足,而且拓宽了政治史研究的视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前十余年间大量的报章杂志中,处处可见关于黄帝的各类论述,蔚为一股“黄帝热”。——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革命尚未成功”之际,孙中山却先行病逝。……着手修建中山陵的同时,留守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筹款五十万元,在广州修建孙中山纪念堂和纪念图书馆。当时,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困窘,但还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比如要求政府职员捐薪、向人民收取呈词附加费、销售孙中山纪念章、发动各校学生向全社会劝捐、要求各县县长担任额定募捐任务,等等,千方百计筹措这笔款项。——李恭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