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作为耕作农具,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2.“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诗人的居所)也可怜。”作者旨在说明()A大邑有唯一瓷窑B制瓷技术的高超C城市经济的繁荣D生活条件的艰辛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4.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5.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诱导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张謇荣宗敬荣德生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8.邓小平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的是()A明确承包责任制B多劳多得分配制度C增强企业的活力D市场化的经营道路9.《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10.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l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A玉米和马铃薯B小麦和水稻C马铃薯和小麦D水稻和玉米11.《简明世界历史大全》:“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这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A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C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D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12.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工厂”逐渐取代“工场”是历史的进步。这一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A资本积累的多少B自由劳动力的丰富与否C生产方式的变化D殖民扩张范围的大小1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你认为促成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C争夺世界霸权斗争的加剧D工业革命的扩展14.《资本的年代(1848~1875)》曾这样描述:“资本的年代是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属于其“胜利时代”的是()A光荣革命B麦哲伦环球航行C珍妮纺纱机问世D发明大功率发电机15.《世界近代史》:“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