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教学内容与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之后安排的一个课时,它又是为后面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做准备的。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天平的两边增减砝码使天平保持平衡,学生自己用等式表示操作过程,从而自主归纳并总结出等式的性质。1.操作验证,培养探究能力。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共安排了四次探究活动,通过这四次操作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真正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等式的性质。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2.通过天平游戏,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并掌握等式的性质。3.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抽象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花瓶、茶杯、球、砝码、墨水等。【情景导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演示实验:现在老师两只手中各拿了3支粉笔,两只手中粉笔支数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3=3老师手中的粉笔各拿下去一支,现在老师手中粉笔支数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谁能把这个过程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呢?3-1=3-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用天平做过游戏吗?那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天平游戏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新课讲授】教学过程1.学习等式的性质1。(1)出示天平和其他物品;(2)实验演示一:在天平左边放上一把茶壶,在右边放上两个茶杯,天平刚好平衡;提问:天平平衡了吗?说明了什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引导学生回答:一把茶壶的质量与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一把茶壶=两个茶杯。(3)实验演示二:再在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上一个相同的茶杯,观察: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此时,用式子又怎么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再在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上一个相同的茶杯天平依然平衡,说明了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等的物体,天平平衡。一把茶壶+一个茶杯=两个茶杯+一个茶杯。(4)思考讨论:如果天平两边各放上两个茶杯,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上一把同样的茶壶呢?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实验操作:在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上两个相同的茶杯和两边各放上一把同样的茶壶,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6)引导学生归纳:发现了在平衡的天平左右两边同时加上相等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7)讨论:天平平衡的这个性质,在等式里该如何表述呢?(8)引导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同样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9)实验演示三: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花盆和一个花瓶,在天平的右边放上四个花瓶,此时天平平衡了,用式子该如何表示呢?(一个花盆+一个花瓶=四个花瓶)观察:如果两边都拿掉一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思考:一个花盆与几个花瓶相等?此时用式子怎么表示呢?(10)引导学生回答:如果两边都拿掉一个花瓶,天平左边只剩下一个花盆,右边只剩下三个花瓶了,天平仍然平衡。一个花盆+一个花瓶-一个花瓶=四个花瓶-一个花瓶用式子表示:一个花盆=三个花瓶(11)讨论交流:天平平衡的这个性质,在等式里该如何表述呢?(12)引导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同样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13)总结规律:将等式的性质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同样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学习等式的性质二。(1)实验演示四:在天平左边放上一瓶墨水,在右边放上一个铅笔盒,天平刚好平衡;如果左边墨水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铅笔盒的数量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天平还会平衡吗?用式子表示出来。(2)通过实验观察到天平还会平衡。用式子表示:一瓶墨水×2=一个铅笔盒×2。(3)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