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三分钟”活动小结本学期班上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活动,现对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一、从效果中受益。每天的语文课铃声一响,班上便有一位同学在欢快的掌声和期待的目光中走上讲台,随着一声亲切的问候“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所有的心都走进了浩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灵魂……讲到高潮处,班上静悄悄的,同学们的感情燃烧起来,思想飞翔起来,心灵活跃起来,在又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演讲者回到座位,老师、同学开始讲评……这就是我班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我也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学生已经喜欢——不,应该说是迷恋上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孩子们旁征博引,从古到今,从现实到理想,从国内到国际,从国事到家事乃至到自己的小事,无不透露了他们心灵的回音,实现了演讲的体验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演讲形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丰富,语言越来越精彩,当然台下学生观看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更令人高兴的是,参加点评的同学也越来越踊跃,现在课前三分钟,已经成了放飞学生理想的时刻,三尺讲台已经成了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同学们反映说以往不知道语文还有这么多东西可学,以为看看课本就行了。现在可忙了,要搜集信息,要查找资料,要落实到文字,要认真背诵,为课前三分钟演讲作准备,生活丰富多了,也充实多了。二、从思想上重视。演讲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吗?很多老师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短短的三分钟小演讲,不但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反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一般来说,一节课的头尾三分钟,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开头三分钟,学生或因课间休息,放松了十分钟,兴奋的心情还未能平伏,或因刚上完另一科的课,思路一时还未能转过来,因而注意力也就不可能迅速集中而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这时如果老师匆忙开始讲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这样就有必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即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让学生们谈社会,谈理想,讲名人,讲历史,说新闻,说笑话,从而启发了心智,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在三分钟后的上课时间,通常气氛活跃,同学们对老师的问题是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大大地加强。在平时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有些同学说:“假如我课前精神不佳,想睡觉,或情绪不好,欲走神,经过‘三分钟’的演讲热身,好似打了一针兴奋剂,情绪马上振奋,使我能认认真真地上完这节语文课。”看来孩子们对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尤为喜爱的。不仅如此,课前三分钟演讲还可以在听、说、读、写间架起桥梁,将“大语文”融入“小课堂”。听:叶圣陶先生曾说:“听就是读,是用耳朵来读。”上面学生讲,下面同学听,从听中,可以训练学生听音和辨音的能力;从听中,可以训练学生注意、想象、联想、记忆的能力;从听中可以训练学生快速敏捷的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学生听同学的演讲,从中抓要点,长知识,扩视野,学会了用自己的听觉收集信息,并且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从别的同学的演讲中,还可学到更多的演讲技巧和形式。说:学生通过演讲,训练发音吐字,训练语调、语气、语速、停顿,训练态势语言。使学生可以读准声、韵、调,同时注意口型,发音器官到位,做到吐字发音准确清晰,换气自如。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克服“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却又不能说,能说的却又不会说”的毛病。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发音效果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说话时情动于衷,感情饱满;使学生能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和手势,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完美和谐的统一;使学生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等特点。读:学生为了作好演讲,得有提前准备。他们从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中搜集信息和资料。通过阅读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书籍,对他们的修养学识有较大的教育价值,能对他们起到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灵、改善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受到熏陶并在情感体验的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