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策略——正在接受抗栓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非心脏手术)处理昌吉州中医医院心内科袁震2正在接受抗栓治疗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时,该如何处理?•抗栓治疗,即我们平时说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总称:–抗凝治疗:即干扰机体凝血过程中的凝血因子从而阻止血液的凝固–抗血小板治疗:即通过各种途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导致使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增多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威胁手术的安全择期手术、甚至急诊手术时该如何处理?3主要内容•正在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的围术期(非心脏手术)处理–背景简介–正在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围术期处理(中断和桥接治疗方案)–正在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围术期处理–急诊手术的紧急处理•正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围术期(非心脏手术)处理–背景简介–正在接受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治疗的围术期处理(中断和桥接治疗方案)–正在接受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围术期处理–急诊手术的紧急处理4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围术期(非心脏手术)处理背景介绍•正在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VKAs)患者(如人工瓣膜、房颤或VTE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或侵入性治疗时,围手术期抗栓处理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棘手问题;–术前停用VKAs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围手术期持续应用则出血风险大大增加•北美250万房颤或人工瓣膜病人中,每年就有近25万(10%)需手术治疗;•此外,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临床应用,在需要手术时该如何处理,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新的挑战1.CHEST2012;141(2)(Suppl):e326S–e350S5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中断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根据手术类型评估出血风险,决定是否需要停用抗凝药物:–对于接受小型手术或侵入操作(如白内障手术或牙科、皮肤科)的患者,推荐不停用VKAs,但需注意有效止血(2C);–对于较大外科手术或侵入操作(如颅脑手术或ICD置入),推荐停用VKAs以降低出血风险1.CHEST2012;141(2)(Suppl):e326S–e350S6小手术患者(如牙科、皮肤科或白内障手术)不停用抗凝治疗•接受外科小手术的患者(如牙科、皮肤科或白内障手术),不一定要中止抗凝治疗。(2012ACCP)•进行微小牙科手术,推荐继续VKAs治疗,同时服用prohemostatic药物或在术前停用VKAs2-3天。(2C)•需要进行小型皮肤手术者,在手术期间继续VKAs治疗并优化局部止血。(2C)•对于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的病人,推荐手术期间继续VKAs治疗1.CHEST2012;141(2)(Suppl):e326S–e350S;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团队.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中山共识(1)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1-3;32014ESC/ESAGuidelinesonnon-cardiacsurgery:cardiovascularassessmentandmanagement.7对于停用VKAs患者,判断是否需要桥接抗凝*(根据患者的血栓风险)•是否需要桥接抗凝,主要取决于患者(人工瓣膜、房颤、VTE)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血栓高风险:推荐桥接抗凝优于无桥接治疗1,4(2C);–血栓中等风险:桥接与无桥接策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评估患者个体与手术相关因素(无推荐级别)1;–血栓低风险,推荐无桥接治疗优于桥接抗凝1(2C)。1.CHEST2012;141(2)(Suppl):e326S–e350S3.2014ESC/ESAGuidelinesonnon-cardiacsurgery:cardiovascularassessmentandmanagement.*桥接抗凝:在患者因停用华法林,INR无法达到治疗范围(2-3)期间,短期(10-12天)使用快速作用的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皮下给药)或普通肝素(IV)作为过渡的抗凝疗法。8如何评估患者(人工瓣膜、房颤、VTE)血栓栓塞风险?•按照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将病人分为高、中、低危血栓栓塞危险。•高危是指年血栓栓塞风险>10%,中危是指年血栓栓塞风险5-10%,低危是指年血栓栓塞风险<5%。1.CHEST2012;141(2)(Suppl):e326S–e350S;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团队.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中山共识(1)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1-39正在接受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围术期(非心脏手术)处理接受抗凝治疗1.CHEST2012;141(2)(Suppl):e326S–e350S不停1停药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