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测试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江西奉新)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表中我们可知,1958~1962年期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大幅度增加,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减少;1963~1965年期间各种资金流动比较合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2年期间中国进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963~1965年期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所以答案选A。2.(·汶上一中质检)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领导人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答案】B【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B.“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C.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答案】D【解析】抓住题干时间线索,1956年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解放战争胜利于1949年,“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中国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4.(·修水一中)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据题干时间,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A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都与题干所述情景不符。5.(·兰州五十五中期中)同学们看到下图报纸,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中正确的是()①这张报纸是假的,因为它报道的是假新闻②报纸是真的,如实地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③报纸是真的,花生亩产量13241斤是假新闻④报纸是真的,如实反映了当时的浮夸风这一社会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图片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大跃进的情况。分析选项,③、④符合题意,故应选B。6.(·嘉兴一中质检)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可以解释()A.国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正确性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科学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可行性D.“大跃进”运动的客观实在性【答案】C【解析】由“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看出是在强调计划经济的弊端,所以这应该用来反证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事件最合适。题目中的A实行于三大改造时期,但是还没有实行计划经济;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本身是不科学的,所以不符合史实;大跃进运动的客观实际是不用说明就存在的;所以排除A、B、D。人民公社化运动恰恰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弊端的表现之一,所以符合题意。7.(·浏阳一中)“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答案】C【解析】“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8.(·天水)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