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016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7周年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语录《论语》更被称为两千年不朽的经典。修身治国平天下•习总书记爱读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一路走来,读书伴随他从延安窑洞到清华课堂,早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习总书记力诫大家“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习总书记曾在他的一系列重要文章、讲话、访谈中多次引经据典,其中24处出自《论语》,足以看出他对儒家思想的重视。总书记曾表示,儒家思想蕴藏解决当代世界难题的重要启示。品读经典,体悟人生,从《论语》开始。•教子有道•《朱子治家格言》中讲: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经典能提升孩子的境界,放大孩子的格局,提升智慧,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是人格饱满,人性光明,德才兼备的孩子。27个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向孔子学做人•有教无类【教育】•[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当仁不让【修身】•[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明朝有一人名唤谢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谢榛到彰德,孙穆王亲自接待他,孙穆王见两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及一些丰厚的礼品送给谢榛。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成人之美【处事】品读经典亲近圣贤•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的价值观。教育的另一个使命,是培养一个民族的共同价值观。人的素质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必经之路在于文化经典。论语》是经典,是元典。元者何?始者也,经典中的“源代码”。一本《论语》,不到一万六千字,却包含三个体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文化体系。中国历史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男人:做男人做一个正直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思想像大海一样深邃,他的心胸像天空一样开阔,他绝不会为了一点小事小非斤斤计较,更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闷闷不乐。女人:像水一样柔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自尊自爱、善良贤惠。《论语》----中国人的圣经,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修身养性、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的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经典,果然名不虚传。博大精深的《论语》,不仅是一本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本养生保健的百科全书。孔子在行为医学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见解,他首次提出“仁者寿”的养生观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世筠教授,多年呕心沥血,始终潜心研究《论语》的保健内容,为你解读其中的养生智慧。仁者乐以忘忧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养生启示】孔子阐明了仁者、智者、勇者的性格特点。仁者有正确的世界观,谦虚谨慎,故能经常处于乐观状态。智者勤敏好学,头脑清晰,不至于迷惑。勇者无所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