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林海音城郊乡大邦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廷娇2014年秋林海音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她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该书后来拍成电影。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通过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林海音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林海音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字音:诅咒:尴尬:众目睽睽:威风凛凛:踉踉跄跄:涔:腋:踱:撅:zǔzhòugāngàKuíLǐnliàngqiàngCénYèduójuē基础知识2、理解下列词语:写照:枉然:惯技:描写刻画。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经常使用的手段(含贬义)基础知识2、理解下列词语: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种本能反映。下意识:煞有介事:好象真有那么回事似的,煞:很、极。3.“窃读”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基础知识1.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2.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窃读熟读精思2、“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如果改成“偷读记”好不好?为什么?“窃”是“偷偷地”意思;不能改;因为此文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情感经历,“窃读”两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涩的窘态,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形象。熟读精思3、第13节“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中“白日梦”具体是指什么?吃碗排骨面,然后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读书。熟读精思4、做“白日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因为那时“窃读”时间长了,肚内空空又腿酸难熬。熟读精思5、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亮点,请在文中找出一句描写人物心理或动作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例句:第4节“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还有一只巨掌……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熟读精思5、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亮点,请在文中找出一句描写人物心理或动作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赏析:这里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作者刹那间由喜悦到惊慌到沮丧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一个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受人污辱的悲凉。熟读精思6、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能找一处吗?作者把“窃读”时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作对比:书店老板的冷漠指责、无情拒绝和店员的热心关照默默支持。熟读精思7、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渴望读书而不怕艰辛并懂得感恩的女孩,我们应该以她为榜样:热爱读书、勤奋刻苦、学会感恩。熟读精思8、“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人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善于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熟读精思本文通过回忆“我”少女时代,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对求知的、对那些给予“我”关爱的人们的之情,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课后小结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拓展1.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