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刘军(江苏省黄埭中学215143)摘要: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在相当程度上会减缓社会体育锻炼资源不足和设施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现象。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部分城市的成功措施,探讨了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理论依据,着重分析了苏州市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州市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建议。关键词:苏州市;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1、研究目的学校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场地设施资源,拥有大批专门人才和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场馆设施。这些场馆设施除了用于教学、训练之外仍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供开发,应有计划的向社会开放。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国家投入到群众中的体育经费和用于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的费用极为有限。加之目前现有的体育设施(大、中、小学以及众多体育场馆)并未完全对社会开放,因此社会体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对于高效、有序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增加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程度均具有重要的意义。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苏州市学校体育资源中的体育场地资源和体育人力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件、文献资料。2.2.2访问调查法:对苏州市范围内的学校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获取了大量的资料与素材,保证了本课题论证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2.2.3问卷调查法:对专家、学校体育管理者和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率达100%,有效率分别为100%、95%和97%。2.2.4数据统计法:运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2.5逻辑分析法:运用分析、归纳、演绎、综合等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3、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社会与学校如何实现体育场地资源共享,有的国家和地区在体育场地资源的规划、设置上,将社区场地与学校场地截然分开;而在有的国家和地区,社会与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共享,已经形成社会传统。我国的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要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快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学校与社会体育场地资源共享才显得尤为迫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的提出了“积极为社区体育与健康服务”。在此基础上学校就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将学校这个小社会融入到大社会中去,让学生适应社会,学校与社会交流的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1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概述所谓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指社会机构和个人以学习和锻炼为目的,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教育课程、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室和校舍场馆等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是说,学校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向社会各界开放。3.1.1国内外体育资源共享模式借鉴3.1.1.1韩国学校、社会体育资源各司其职韩国在开展全民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各司其职,学校体育设施不向社会开放。韩国的学校体育设施不向社会开放,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设施是专门为学生而设立的,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与社会的体育锻炼和比赛相区别,不能等同。其次,社会的大众体育设施十分完备,不必要进行资源共享。以首都首尔为例,25个区,每个区都有一个社会体育中心。全国开放的大众体育广场多达600多个,为广大民众创造了一个舒适的体育健身和休闲空间。最后是管理体制不同,公益性与教育性分开。大众体育主要体现在公益性上,而学校体育主要体现在教育性上。两者的资源归属不同,发挥其各自作用,有利于实现“体力就是国力”的宗旨。3.1.1.2俄罗斯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共享在俄罗斯大学的体育场地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也可以租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校方对于想到学校体育场锻炼的人没有限制,附近居民有很多经常到这里来锻炼,但是他们绝对不能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有人想包租场地的话,要提前到学校的场地部门登记,如果在时间上没有和学校教学课程冲突,双方就可以签订租赁合同。由于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完成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莫斯科市内的各类体育场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