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习得语文阅读能力—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的教学策略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识字、写字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形成的教学。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能和高级智慧技能及策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呢?本文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和现代教育心理学为手段,将“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的阅读教学策略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习得阅读技能,学会如何学习的策略。关键词阅读教学举一反三举三反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识字、写字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形成的教学。从现代文的学习结果分析可知,语文教学主要包括文章内容知识与文体知识、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能、现代文阅读的高级智慧技能和策略及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因此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能和高级智慧技能及策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呢?《论语》“述而篇”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语文教学需“举一反三”,突出精读;同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还需“举三反一”,在精读的基础上多积累,进行变式练习,学会运用、迁移。习得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和现代教育心理学为手段,进行阅读策略教学,从而使学生习得阅读技能,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一)举一反三,习得阅读的基本技能。举一反三是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重视精讲,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是举三反一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从“一”的教学中探求解决“三”中所遇到的相似的情境,并且举一反三也是进行变式练习的基础。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智慧技能可以分为四个亚类,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其中,低级学习是高级学习的条件,简单规则是高级规则的学习条件。因此,只有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很好的习得相关的阅读基本规则,才能在举三反一过程中更好的运用规则习得知识和技能。“现代学习理论要求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课题。”[1]“语文教材无非是个好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2]现以教材为例。新编人教版必修1的第一单元为诗歌教学。它主要由《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四篇构成。“这四首诗歌均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可用一个“情”字概况:《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以“情”字为线索贯穿四篇诗歌教学,由此知彼。”①正如何更生教授在其《语文教学论》中关于单元教学方法的思考中所说“单元教学和单篇课文的教学一样,既有教学重点又有教学难点。”针对同一主题的单元教学,我们需“抓好范例,突破单元难点。”现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诗歌教学重在诵读,其要点是“心悟口诵”。首先,使学生初步了解诗、词的基本常识及其不同之处(了解文章内容知识和文体知识)。在此基础上导入教学。学生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文中所写之景、所抒之情。结合诗中所写景物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感知;其次,引导学生诵读文本,领会景与情的融合点,使学生感悟毛泽东为何能产生这样的豪情,重点让学生掌握情是景的升华,由景到情的生成—革命豪情。在此环节在诵读的基础上可设置相关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如: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所写之景抒发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学生合作、探究解答,老师释疑);最后,通过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元认知,以提供阅读的“先行组织者”,如让学生积累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