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说课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设计。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1课文简说《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作者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2说教学目标我根据新课标中“知、情、意”三个维度,再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认识课文1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几个词语。积累文中好词佳句。(2)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3)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的确定固然离不开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4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榕树的挂图、相关课件、生字卡片等。学生准备:制作小鸟图片、查阅《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大榕树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二、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怎想,想什么不够明晰。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三、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难,我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拔法——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伺机点拔,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几种教法中点拔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四、说学法本次教学我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思路清晰。其中讨论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五、说教学程序最后,我来谈谈我教学程序的设计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设计的导语是(请同学们欣赏格尔的《天堂》并把它作为背景乐,用课件出示天堂这个词,提问用来比喻什么?那么鸟的天堂指的又是什么)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簇簇、应接不暇、规律、缝隙、树梢、静寂)。等几个词语。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我会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3·研读课文悟情悟理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几个问题:a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为什么文中的鸟的天堂会加上双引号b作者为什么特写一只画眉鸟。它的心情是怎样的?c说一说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