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第三章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第五章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六章植物叶、花、果部病害第七章植物枝干病害第八章植物根部病害一、概述1、危害数量虽不及叶部病害,但危害性很大,常导致枝干腐烂、溃疡、枯萎、丛枝,甚至全株枯死,失去观赏价值。菊花和香石竹枯萎病、鳞茎和球根花卉茎线虫病——世界性花卉植物病害。松材线虫病、榆树荷兰病、松疱锈病、栎枯萎病等——重要林木病害。2、病原及症状类型病原种类多,几乎包括了生物性病原及非生物病原等各种因素。如真菌、细菌、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和线虫等生物病原,以及高温、低温等非生物病原。病原根据生物性病原物的寄生性,可将其分为2类:强寄生性病原物——分布不很普遍,寄主范围窄。病害的发生与病原物的存在密切相关弱寄生性病原物——分布广,寄主范围广。病害的发生与植物长势和环境条件关系密切2、病原及症状类型腐烂及溃疡、枝枯、肿瘤、丛枝、萎蔫、立木腐朽、流胶流脂症状越冬方式在病斑内、病株残体上、转主寄主以及土壤内越冬。侵入途径伤口侵入或自然孔口侵入,如皮孔等传播方式风雨和气流,昆虫介体,无性繁殖材料等潜育期:较长。3、侵染循环特点植物检疫建立无病苗圃选育抗病品种4、防治原则对于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加强管理,提高植物生命力(大多数腐烂病、溃疡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加强管理,减少各种伤口(冬季涂白、防治蛀干害虫等)对于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对于特定的茎干病害,还可采取其它措施:清除侵染源、化防、生防、控制媒介等主要枝干病害一、杨树烂皮病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常引起行道树大量枯死,发病率高达90%以上。春季造林,苗木失水多,活力下降,常导致病害大发生。2、症状烂皮病主要发生在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症状类型干腐:发生在主干和侧枝上,初期出现褐色水肿状病斑,病部皮层腐烂变软,后失水下陷,有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突起,即分生孢子器。枯梢:发生在小枝上,感病后迅速枯死。子囊菌门黑腐皮壳属有性世代:黑腐皮壳菌Valsasordida无性世代: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chrysosperma3、病原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腊肠形1.示病株的干腐和枝枯型症状2.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3.病枝皮上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角4.子囊座、子囊壳5.子囊和子囊孢子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春天借风雨和昆虫传播,自伤口侵入每年自3、4月份开始发生,5、6月份为发病盛期,9月基本停止发展。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衰弱木、濒死木,刚栽植不久还未恢复生机的植株最易发病,而健壮的林木则不发病或发病轻。一切削弱树势,影响树木生机的因子都能导致该病发生。4、发病规律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树木生活力,是防治本病的有效途径;及时清除病死枝条和植株;选用优良的造林树种;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200倍液涂抹病斑,有较好的效果或使用10%碱水5、防治措施二、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是一类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杨树枝干病害,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导致寄主死亡。例如:江苏省现有杨树林面积例如:江苏省现有杨树林面积400400多万亩,四旁植树近多万亩,四旁植树近44亿株,活立木亿株,活立木蓄积蓄积20002000多万立方米。自多万立方米。自19991999年以来,杨树溃疡病在江苏杨树新造林年以来,杨树溃疡病在江苏杨树新造林地上大量发生,使幼树大量死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地上大量发生,使幼树大量死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1、分布与危害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及西北部地区20多个省市。从分布区域看,以前仅在我国北方发生,但近年来随着杨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向我国南方扩展迅速。对栽植初期的苗木和幼树的危害更大,引起大量苗木的死亡,造成整个春季造林的失败。在发病严重的地区,林木的发病率可达96%~100%,感病指数为68.7~95.8。杨树溃疡病已成为发展我国杨树人工林的严重障碍。2、症状通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