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吕晓珊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实施规范办学的新情况下,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的新课题。捷径是没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课题,必须努力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始于教师,源于学生,是一种“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意义上讲,实现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在转变师生的关系、创造方面对教师和学生新的要求.一、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我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地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三、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使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