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屯溪路小学:杨阳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2、感受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3、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第三自然段二、教学重点:感受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第三自然段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认识了怎样的广玉兰?2、(出示广玉兰的几张图片)看到这几幅图后,你对广玉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它的美,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二)、出示自学提示:(8分钟)1、品读3-6自然段,通过画关键词句来感受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并作批注。2、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三)、小组交流(5分钟)(四)、全班交流汇报:①重点感悟:“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它把曾经的美丽转换成孕育新生命的种子,延续它旺盛的生命力。)②“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广玉兰花的四种形态就像一个大家庭中的四代人。有的虽然凋谢了,但是依旧在繁衍新的生命,一代一代永不停息,这就叫――生生不息。)抓住对“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的描写,体会作者不仅写出了刚刚绽放的广玉兰花形态的美,还衬托出了花的香气。把盛开的广玉兰花,比喻成婴儿的笑脸,作者抓住了甜美、纯洁这些共同点,比喻得贴切,精彩。体会比喻这一修辞的妙处。③哪些词最能体现它旺盛的生命力(随机板书:终年不败)(这些不仅写出了广玉兰的勃勃生机,而且作者对它的爱也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更是一株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树,品读完作者优美的文字后,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广玉兰的图片。(五)、指导朗读:1、师生合作配乐朗读2、自由地练读花的四种形态。喜欢的形态可以多读几遍。3、指四生分别读四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好的学生)四位同学的朗读不仅体现了广玉兰的美,还体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六)、当堂训练(5分钟)除了广玉兰,生活中还有很多既美丽又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今天老师就准备了几张梅花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总结写法,现在我们也来模仿作者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梅花。(七)、反馈(2分钟)(八)小结(1分钟)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能够仔细观察,掌握方法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地写作,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七、教学板书:18、广玉兰花形生生不息叶片终年不败八、作业设计:1、背诵第三自然段2、仿写另一种植物教学反思:《广玉兰》本学期组内公开课定为《广玉兰》一课,第二课时在六年级各班已上过几次,第三次公开课后,老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我也从中反思了很多。反思如下:本节课的环节清晰,从导入到引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而全班交流汇报,在通过花的四种形态体会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作者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写梅花,最后在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写得好的地方,供其他同学学习。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在交流环节,学生在小组讨论后,把组内的想法带到全班,但老师并没有就学生的感受进行提练,反而是重复较多。其次,在指导朗读不到位,氛围没有营造起来,朗读没有读出韵味,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在全班交流环节,深入地感受到广玉兰的旺盛生命力。另外在反馈学生随堂写作时有个别同学写得较好的,我没有指出该生好在哪里,导致大部分同学听完后没留任何印象就直接进入了下一环节。所以此处当遇到学生写得好时,要随时停下来指出学生写得好的地方,以此来引导其他学生模仿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那这节课的仿写目标也就更好地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