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究竟要给儿童什么?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的体式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一样,,正因为如此,人们索性在语言上建立起了儿童对诗歌的亲善。学习了之后,我明白了诗歌为何在启蒙教育中有那么重要的、优先的地位。诗歌本身既是教学材料,又是教育的载体。结合朱慧慧老师执教的《秋天》,谈谈我的启发。《秋天》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王宜振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那么由于诗歌的特点,在这篇诗歌中我们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一、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朗读诗歌,为了培养学生解读的习惯,可以让孩子说说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秋天?并示意找出一两句表示。比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写的是秋天的太阳和空气。通过朗读联系下文,让孩子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秋天可感可触,特点鲜明,他不仅硕果累累、流光溢彩,而且调皮可爱,充满情趣。二、结合生活,发挥想象结合诗人笔下的秋天,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感受。诗人通过“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等词句,把秋风的调皮可爱写得生动形象,而“打滚”“奔跑”又是儿童喜欢的方式。在教学时,让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打滚儿、奔跑的经历,,再与孩子聊聊自己打滚儿、奔跑时的感觉。这是孩子乐于分享的,在愉快的回忆中,孩子顺其自然地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秋风,自然让孩子们多了几分亲近,体验更深。三、发挥想象,感悟语言美本文中多处采用拟人的方法,活泼、凝练的语言,在生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让诗人笔下秋天的一切变得那么可爱、调皮。孩子们会想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想象与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童趣和对秋天的情意。总之,儿童诗具备了诗性和儿童性,体现了儿童和诗歌精神的完美统一,我们应大胆取舍,发掘出儿童诗中教学元素,带给孩子更多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