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探讨问题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教学随笔教师:白园学校:兰州实验小学1总结经验探讨问题提高阅读教学水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第九册语文教材使用说明中明确提出:“在阅读方面,教材一贯重视积累,而不过多地费劲地‘深挖洞’,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追求记忆标准答案,重视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不是围绕阅读的结论下功夫。前四年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主要是:①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②会分类处理所提问题,有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③学会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④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⑤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⑥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本学期我在积累以上几学期阅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本学期阅读教学过程的经验和教训也进行了反思与总结:一、选择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研读文本时,如果把教材内容当成了教学内容,一堂课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提出大大小小许多问题,东碰一下,西摸一把,不仅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而且还会造成学生体验与理解的浮光掠影。我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和《“诺曼底”遇难记》这两篇课文时觉得在教学诸如此类文章时,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围绕一点,促使学生的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场所。例如:我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说明文时,学生初读文章都觉得“雅鲁藏布大峡谷”很“神奇”,于是我让学生围绕这个“神奇”——文章的切入点来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之处表现在何处。学生就不难从文章中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地形——马蹄状的大拐弯,神奇的风景——自然博物馆。,同时拥有几种不同的气候,被人们誉为“西藏江南”,它的长度和深度均为世界之最,这也表现了它的神奇,另外它还是“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更能说明它的神奇之处,因为“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于漂流,他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够全程穿行……”。这样以“神奇”为突破点,将精彩片断欣赏纳入文章整体读,品、思,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再例如我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紧紧围绕船长“伟大的灵魂”层层展开教学,你从哪些情节中能感受船长伟大的品质?这个问题便会引导着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解读,让学生了解船长这个人,了解船长伟大的事迹,从而激荡学生的情感,感悟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意志坚定、机智威严、指挥有方、关心弱者的伟大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2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二、阅读教学必须是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能力的任务,还必须坚持读写结合。实现读写结合一要多读,二要读中学写。(一)本册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课文,例如状物的文章《天马》,写景的文章《红树林》《观潮》,想象叙事文《黄河象》,童话《鸟儿的侦察报告》,剧本《负荆请罪》,说明文《水就是生命》等等,发挥此类文章的“榜样”作用,这样可以减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作文的情趣,运用和巩固了文本中的写作方法。例如第六单元在学习完“水”后,学生通过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写自己认识的“水”——宋佳睿同学写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向大地走来,小溪活动着自己的身躯,快活地向前流去,不时地吟诵着春的赞歌,溅出的水花是她给予春的礼物,潺潺的流水声是她献给春的歌声。王哲同学写道:天祝的水,是雪水,听时如风拂柳梢般“哗哗”作响。我们爬上一个小山丘,远见那陡峭的山涧边挂着一条白绸,晶莹剔透,清澄亮洁,绽放银花朵朵。我欣喜万分,便掬一捧品尝,有种甜甜的味道,且叫人凉爽刺激,为之一振。再例如学习第二单元“奇观”后,学生写景物的习作时,我充分利用课文示范性的作用,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