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的中西医救治永兴县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雷嗣海危急生命问题紧急处理•一、抽搐判定•(一)抽搐概念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快速阵发性收缩,包括痫性发作发作和非痫性发作.痫性发作是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神经元异常兴奋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反复痫性发作即谓癫痫。•本章主要讨论癫痫发作病人的评价和处理。(二)抽搐表现形式•抽搐主要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1.惊厥全身或局部骨骼肌强直性和阵挛性收缩。•(1)俗称“抽风”,中医谓“惊风”。•(2)常伴意识障碍。•(3)局限性癫痫发作。•(4)癫痫大发作。•(5)癫痫持续状态。•2.强直性抽搐肌肉强直性收缩。•(1)癫痫大发作强直期。•(2)手足搐搦症。•(3)破伤风角弓反张。•3.肌阵挛短暂快速触电样肌肉重复收缩。•(1)肌阵挛牲癫痫。•(2)延髓、小脑病变。•(3)面肌阵挛。•(4)多发性肌阵挛。•4.习惯性抽搐•(1)快速、重复、刻板的不随意运动。•(2)眨眼、蹙额、耸肩等动作。•5.癔症性抽搐。•6.其他还包括震颤、舞蹈动作、共济失调等不随意运动。•(三)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铰久(10-30min以上),或癫痫频繁发作,发作间歇期意识不完全恢复。癫痫持续状态是抽搐病人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之一,需要紧急处理,以减少其致残和死亡。二.病人初步评价和紧急处理•(一)保护气道首先应将病人置于安全处,解开衣扣,去除义齿,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意识障碍者,将身体或头颅转向一侧,以利口腔分泌物流出,防止吸人肺内致窒息或肺炎。分泌物较多者,准备好负压吸引器,随时吸痰。必要时给氧,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给予人工呼吸,维持正常的通气功能。•(二)快速评价和稳定重症病例应进行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监测,急查血电解质和动脉血气,并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若有异常发现,应及时处理。如给予抗惊厥药不能终止癫痫发作,需作好气管插管准备。•低血糖是最常见引起痫性发作的代谢性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长时间抽搐也可致低血糖,低血糖者,应给予50﹪葡萄糖50ml,静脉推注(5min内);有糖尿病者,应给予胰岛素治疗。•疑有营养不良者,应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怀疑异烟肼过量者应用维生素B6;有低血钙者,应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或10%氯化钙10ml,缓慢静脉注射(5min以上),必要时重复给药,但24h给予的总钙量,一般不超过25mmol。三.迅速控制抽搐•应优先选择抗惊厥作用强、吸收快、分布半衰期长、消除半衰期短、无心肺和意识抑制作用,能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毒副作用低的药物。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及时适度地应用,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终止癫痫发作,然后给予维持治疗。•1.地西泮为一线控制癫痫发作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见效快,半衰期短(0.5~4h)。成人首次剂量10~20mg,按1~5mg/min缓慢静脉注射,有效而复发者,30min后可重复应用,或在首次首次用药后将地西泮20~40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250ml中缓慢静滴,10~20mg/h,用于维持疗效,视发作情况控制滴注速度和剂量,24h总剂量不超过120mg。•儿童剂量每次0.25~0.5mg/Kg静脉注射,速度1mg/min,婴儿不超过2毫克/次,幼儿不超过5毫克/次。5~10岁1毫克/岁,儿童一次用量不超过10mg。新生儿及婴儿亦可用地西泮,每次0.5~1mg/Kg肛管给药。•地西泮有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副作用。无论地西泮的疗效如何,宜与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合用,预防抽搐再次发作。•其他苯二氮䓬亦可选用,如劳拉西泮(氯羟安定),与地西泮相比抗惊厥作用强5倍,作用时间长3-4倍,半衰期12~16h。静脉注射2~4毫克/次,80﹪以上病例可在2-3min内终止发作,特别发作,特别推荐在酒精戒断相关癫痫病人中使用。氯硝西泮抗惊厥作用是地西泮的5倍,半衰期22-32h,静脉注射1~4mg/次,60﹪病例可控制发作24h。副作用与地西泮相同。如果病人未能建立静脉通路,地西泮可以通过直肠、气管内、骨髓腔等其他内途径给药;咪达唑仑可以通过肌内注射给药。如苯二氮罩类未能控制癫病,则需要重新评估气道,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者,考虑予气管插管。•2.苯妥英钠成人二线治疗药物,无呼吸抑制,静脉给药能迅速达到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