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古代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①夏商西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②春秋战国:继续发展③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33、发达原因、发达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4、表现:高超的冶铸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由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官府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的影响。项目技术发展冶金技术原始社会晚期:商周时代:西周:战国:两汉:东汉:两汉:南北朝:掌握冶铜青铜繁荣已有铁器铁农具推广高炉炼铁杜诗用水力鼓风冶铁(水排)炒钢技术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冶铜技术冶铁技术炼钢技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鼎重832.84公斤)四羊方尊三星堆纵目人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熟铁南北朝灌钢法炒钢——即将生铁加热,撒入矿石粉,降低含碳量使之接近钢或熟铁。灌钢法——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在熟铁上以改变碳分,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元朝商朝东汉成就明清宋朝唐朝北朝时期行业陶瓷业烧出原始瓷器烧出成熟的青瓷烧出成熟的白瓷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出现青花瓷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宣德年间青花瓷很有名;瓷都“景德镇”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陶是源,瓷是流)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青瓷熊形灯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东汉青釉四系瓷罐北朝成熟的白瓷秘色瓷红、紫瓷河南·禹州钧窑青瓷浙江·龙泉哥窑体薄色青河南·开封官窑青瓷河南·汝州汝窑白瓷河北·曲阳定窑宋代“五大名窑”: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汝窑定窑钧窑官窑哥窑景德镇宋朝出现五大名窑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元青花大龙罐元青花缠枝牡丹梅瓶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故宫藏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乾隆粉彩勾莲纹天球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彩瓷亦称“彩绘瓷”(paintedchina)。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釉下始于唐青花。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是釉上彩粉彩,同时也是彩瓷发展的盛期,以景德镇窑成就最为突出。雍正御制八棱珐琅彩瓷灯台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槌瓶珐琅瓷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明清元朝明清宋朝唐朝西汉西周商朝宋朝棉纺织业丝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成就时期行业纺织业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世界最早养蚕缫丝)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长安设东西织室((素纱禅衣));远销海外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丝绸之路、“丝国”国”))技艺高,吸收波斯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