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书记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工作会发言与书记在全市价格工作会发言汇编书记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工作会发言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我市工业经济逐步回落,一季度继续下行,形成了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二次探底”,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回落,在全省排位也在后移。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工业生产以近10年来的最低速开局。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1.97亿元,同比下降0.1%(全省负增长只有温州和),从去年的全省第1位退至第10位,列毗邻四省九市第9位。企业产销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列全省第一。反映在用电指标上,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9%,列全省第9位。企业累计新增报装用电16.65万千伏安,同比下降30.5%。(二)工业投资增速继续放慢。1—3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0.18亿元,增长15.1%(去年一季度增长26.9%),列全省第7位(全省增长13.7%),列毗邻四省九市第8位。在建项目个数从上年同期的768个减少到661个,下降了13.9%,计划年内投产项目数也同比减少了31.9%。(三)企业效益明显下滑。1—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增幅1.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8.42亿元,同比下降13.4%,其中利润11.54亿元,同比下降16.4%。企业亏损面已达26.4%,亏损企业数231家,同比增长32%,亏损额2.45亿元,同比增长24.8%。利润下降最大的行业是化工、建材、钢铁。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变化和企稳的迹象:第1页共14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是在产值微降的同时,工业增加值仍保持正增长。扣除价格因素,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5.7%,略高于全省4.8%水平。说明生产回落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出现严重恶化。二是企业生产总体稳定,下滑有企稳迹象。企业对经济下行已有预期和准备,生产订单虽然趋于“短小散”,但仍有市场,市场预期总体好于XX年金融危机时期。且3月份产值、用电量的环比数据均有较大增长,分别增长23.9%和22.8%,表明下降趋势有所缓和。三是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有一定成效。一季度全市新产品产值率为13.4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3个百分点。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0.95%,能耗总量下降4.2%(全市万元GDP能耗水平下降6.5%—7%左右)。建材、造纸、化工等“能耗大户”耗能总量分别下降21.8%、14.5%和1.4%,为新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效果。二、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今年一季度主要工业指标增幅回落,既有长期以来的结构性、素养性矛盾未有效解决,近年来平台建设滞后、征地少、供地慢、新增大项目不多、有效投入不足等主观原因,也有宏观经济减速、要素供应紧张、价格成本上升、微观经营环境不利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三驾马车”的动力不足。市场需求受到内外夹击,投资方面,以高铁、房地产为代表的基建投资受到了“7?23”动车事故、铁道部政策与人事调整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大影响;内需消费方面,三大主要动力——房地产、汽车和家电消费也随着紧缩性调控政策的见效和“下乡补贴”等刺激政策的退出而削弱,对各行业、领域均产生深远影响;出口方面,受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进展不确定、汇率变动、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外需持续放缓,既打压了出口,第2页共14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又激化了内需竞争,特别是近年来进展快、产能过剩严重的光伏等产业最为明显。(二)重化产业结构的价格敏感。我市重化工业占了73.8%,企业“大进大出”,对价格十分敏感,受本轮钢铁、化工、水泥等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影响较大。1—3月,重工业产值下降5.6%,而轻工业产值则增长19.3%。(三)购销价“高进低出”的双重挤压。在产品价格一路下跌的同时,成品油、铜、皮革等重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高进低出”、购销价格倒挂(1—3月,我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提高了1.5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下降了3.4个百分点,两者相差4.9个百分点)。企业普遍反映综合经营成本上升20%以上,打击生产积极性。如劳动用工成本在去年上涨15.3%的基础上,再涨8%;银行贷款利率大都上浮30%以上,资金成本上涨11.6%;油价上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