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报告2篇与五瓣丁香花的奇遇婚礼策划汇编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报告2篇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浙江的经济进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进展,意义重大,任务迫在眉睫。为深化了解温州地区“五水共治”工作的推动情况,捕捉典型案例,寻找特色亮点,同时讨论“五水共治”与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厘清全省大力推动治水工作的内在逻辑和进展脉络,浙江大学博士生会报告团组织经济学院、法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讨论生一行9人组成“五水共治”调研团队,在鹿城区、平阳县和瓯海区开展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调研,主要形式包括水利局座谈会、走访企业、水文环境监测和居民调查问卷。来自研干讲习所的博士生学员潘伟康、虞璐、方若霖、陈小梅作为实践团成员参加其中。8月24日下午,团队抵达鹿城区,就近走访了南塘河。作为“五水共治”的重点治理河道,这里的水文环境令人向往。迎着渐渐微醺的暮色,团队一行来到河畔,感受千年河道和古街相互映衬的美景,“印象南塘”的舞台留下一串串水乡文化记忆,而这些记忆的保留和传承得益于鹿城区“五水共治”打造“浙南水乡梦”的多项保障措施。对于此次调研,队员们充满了期待。8月25日,团队赴温州市水利局,与李红建副局长、白荣亮处长就工业水、农业用水、居民用水治理情况和经验开展深化学习和探讨。李副局长向大家介绍了“五水共治”的渊源和温州治水的总体情况,并用“治水群众观”和“治水政绩观”表达了水利部门对治水工作常抓不懈的决心和信心。调研团队成员对李副局长的发言深有感触,表第1页共14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示倾听政府专业人士的娓娓道来受益匪浅,同时也清楚了调研思路:企业、工业园区、河道、社区全方位推动才能把握关键。8月26日,调研团队抵达平阳县,走访了宋埠镇滨海新区电镀园区海源污水处理厂、浙江屹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鳌江口安信码头。海源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处理平阳县金属制品加工园区约30家电镀企业产生的电镀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氰废水、混排废水等七类废水分别由不同的工艺处理,达标后再进行二次处理才可排放入海。海源污水处理厂自投入运行后,有效削减了废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解决当前较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大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同时为五水共治中的“治污水”做出了巨大贡献。调研团队成员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口采集了水样,后期将回到浙江大学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同时与工程技术人员就污水处理试剂配方进行了沟通,提出了提高治污能力的具体建议。“五水共治”正在倒逼产业升级,实现良性循环,较为典型的是浙江屹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曾经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绿色生产和智能化、集约化转型。在鳌江口安信码头,调研团队采访了鳌江口环保局张局长,张局长介绍,从1995年起鳌江承载着太多工业污水、沿岸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生产污水,水质始终是劣五类,基本不具备河流功能。但近年平阳县治水办引进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等,该段河道水域已经提升水质到三类水。同时鳌江口北岸墨城水闸改扩建,极大增强了排洪涝功能。鳌江,作为浙江省八大河流之一,逐渐成为“五水共治”工作的风向标。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感受到治水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号召和领导,更离不开企业的贯彻执行和支持配合。在温州,政府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治水新路子。在与平阳县水利局工作人员的座谈中,队员们针对取缔造成污染畜禽养殖户与达到畜禽养殖农业指标产生的矛盾,提出延长畜禽养殖第2页共14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产业链,畜禽粪便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蚯蚓处理技术,该技术工艺简便,成本低,能获得优质有机肥和高蛋白饲料,不产生二次废物,不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该技术已在江苏省太仓市生态高值农业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得到应用,并达到农业固液废弃物循环增效再利用的良好效果。同时,博士生报告团成员在沟通中介绍到浙大环资学院杨肖娥教授团队拥有尾水高效深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