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榆社三中杜修礼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目标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托尔斯坦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音像、文字资料,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还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六、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师生探究。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为此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七、评价方法:小组积分奖励法。新课程倡导,把学生参与度和教师指导度作为评价课堂的两把“尺子”,参与度就是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采用了小组积分奖励法,这种方法既能够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八、教学步骤:(结合课件)1.进入情境:(播放歌曲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悲壮的氛围中进行“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从情绪上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体现出师生同喜同悲,融为一体的课堂气氛1)揭示课题(第14课难忘九一八)2)九一八事变(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及探究)①事变的爆发的时间、地点、制造者,经过?问题探究:为什么日本侵占东北要制造湖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柳条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东北沦陷:问题探究:为什么中国军队好几十万会“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呢?(看教材“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理解沦陷的原因。③东北三省沦陷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5)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出示图片:杨靖宇、赵一曼东北抗日队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