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二战后的苏联政治上:军事:经济: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唯一能抗衡美国军事大国百废待兴漫画中:粗壮和瘦弱两部分分别代表什么?说明了什么?《片面的经济》改革的背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2)单一的公有制(3)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主要特征主要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斯大林时期,工业发展很快,工业发展很快,19131913年~年~19501950年增加年增加1212倍。农业只提高了倍。农业只提高了40%40%,,1953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1913年,牲畜存栏与年,牲畜存栏与19131913年相当。而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苏联人口比19131913年增加了年增加了20%20%。。改革的背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生产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0.4平米住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斯大林模式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秘密报告”政治改革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粮食严重缺乏对策:农业改革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赫鲁晓夫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粮食短缺平均产量低比例失调无积极性人民生活困难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农场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扩大地方、企业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物质利益这些改革措施能挽救苏联吗?农业改革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态度,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轻松”。改革的成效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到60年代初,耕地、谷物播种均已实现全面机械化。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赫鲁晓夫同肯尼迪握手会面,希望和平共处。他让苏联走向世界。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改革的局限性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仅1954年上半年有四万人去了西伯利亚的垦荒区。1954年的春播面积一下子就增加了945万多公顷。开垦前对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玉米运动在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有辱斯文,丑态百出。“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苏共二十一大:“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改革的结果改革的结果失败了,一定程度冲击僵化体制失败了,一定程度冲击僵化体制取得一些成绩取得一些成绩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僵化的体制赫鲁晓夫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项目项目年份年份美国美国苏联苏联洲际导弹洲际导弹1968196810541054858858197819781054105414001400潜射导弹潜射导弹196819686566561211211978197865665610151015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1968196854554515515519781978432432135135核弹头核弹头19681968430043001300130019781978110001100045004500现役武装部队现役武装部队1968196835035034034019781978210210440440坦克坦克196819688500850032400324001978197810500105005000050000战术飞机战术飞机196819685100510040004000197819784500450046004600水面战舰水面战舰1968196836036032032019781978172172240240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