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选择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25题,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S-32N-14Na-23Cl-35.5Al-27K-39Mn-55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需要注意的是,在除杂时,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同时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操作简单、常见)2.“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1纳米(nm)=10—9m,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有丁达尔效应B.不能吸附溶液中悬浮物C.不能透过滤纸D.所得分散系不稳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得到的是胶体。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的杂质,故B错误;C.胶体能透过滤纸,故C错误;D.胶体处于介稳状态,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了胶体的性质的相关知识。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SO2和Cl2都有漂白作用,但若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没有漂白作用C.S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SO2和Cl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将褪色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主要有: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②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但不能使石蕊褪色;③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有相似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亚硫酸氢钙;⑤具有氧化性,但比较弱。4.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物的水溶性不能决定其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所以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故B正确;C、特殊条件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不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是利用了物质的稳定性,故C错误;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只能说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又盐酸易挥发,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可能为盐酸与硅酸盐的反应,则无法确定碳酸与硅酸的酸性的强弱,故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氢氧化钠;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足量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④②⑤①③D.⑤②④①③【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粗盐提纯【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除杂质的原则,以及除杂质的顺序,这类题时常出现,要加以掌握。除去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