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局势第29讲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在8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所以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D项。2.(2016·河北名校联盟质检)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A.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B.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解析:选A。降低关税有利于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当今时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税都大大降低了,“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故选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欧洲关税同盟,故B项错误;当今时代,南北贫富差距呈加大趋势,C项与材料信息及史实都不符合,排除;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排除D项。3.(2016·河南开封模拟)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该经济学家认为,只有“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后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即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选A项。B项表述说法过于绝对;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4.“金砖国家”是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后加入的南非共五个国家,通过金砖会议商讨合作、协调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对抗超级大国美国B.金砖国家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C.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D.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盟主,在协调一致立场和行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析:选B。金砖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它们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推动了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故选B项。A项中“对抗超级大国美国”与史实不符,C项中“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与史实不符,D项中“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盟主”与史实不符。5.东欧一家报纸在对德国总理访问时说:“我们放弃十字架(欧洲对外侵略的象征),我们期待投资。只有一件事情才能不被跨国公司支配,就是不被跨国公司投资。”以下对该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A.东欧主要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B.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与意识形态无关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D.跨国公司阻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解析:选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材料中“就是不被跨国公司投资”可知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带来的对国家安全威胁的担忧,故C项正确,D项错误。东欧主要国家期待投资,可见其对经济全球化持欢迎的态度,故A项错误;意识形态的差异仍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阻碍经济全球化,故B项错误。6.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