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主题1.(2015·四川乐山二模·13)(28分)“高铁,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业革命》——摘编自:人民版高中教材、CCTV《新闻1+1》、《自然史》、《全球通史》等材料二修建铁路曾是近代国人的梦想。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政府遂搁置修路偈议。《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94天,光绪帝发出谕旨,宣称“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卧薪尝胆之时”,并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修铁路被列为首项,并于12月6日决定修筑卢汉、津卢两路。结果比利时等趁机夺得修建权,遂开列强利用债款掠夺中国铁路权的恶劣先例材料三中国铁路系统长期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半军事化管理体制。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这种铁路体制的弊端尽显。铁路系统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2013年3月17日清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牌子被替换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牌子,这标志着我国的铁路体制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材料二、三选编自《铁路史话》等(1)材料一中“名片一”表明,汉代官营丝织业有何特点?(3分)结合每张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阐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中的相关信息,论证光绪帝“力行实政,救亡图存”的梦想。(9分)(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的含义,(2分)概括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为实现小平这一梦想并让高铁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做了哪些重要准备?(6分)【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交通建设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名片一中“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设立服务于皇室的工场”“经丝绸之路远销至地中海地区”等关键句可归纳其特点为技术先进,服务皇室,远销海外;第二小问影响,根据名片内容可知,其实质是回答丝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乒乓球,高铁这些事物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丝绸可联系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进行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可从其推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答,乒乓球可从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推动作用方面作答,高铁可从促进经济区域化或全球化的角度作答。(2)该问可分为两个部分来作答,第一部分主要对光绪帝的梦想进行客观评价,阐述其进步性的表现;第二部分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光绪帝的梦想最后失败,并分析其梦想破碎的原因。(3)第一小问含义,根据材料一中名片四的时间1978年,可知邓小平的话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大背景下所说,所以其话的含义是要进行改革开放;第二小问准备,结合改革开放所进行的相关措施,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作答。【答案】(1)特点: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服务皇室,远销海外。(任3点,3分)阐释:①“丝绸”:加强了旧大陆区域文明的交流联系,如丝绸之路联系了亚非欧几大文明中心;②“三大发明”(任举一例即可):推动欧洲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近代文明转型,如印刷术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指南针帮助欧洲确立了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高铁可从其对我们国家经济③“乒乓球”:推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和平交流,如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并建交;④“高铁”:使世界文明联系更加紧密,如加速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每点2分,8分)(2)论证:①该梦想顺应了世界工业化潮流,有利于中国以铁路为首的近代化;(2分)②但列强在华奉行扩张主义,控制了我国的铁路修建权,铁路建设资金技术不足;(3分)政府始终坚持封建专制,还一度实行闭关政策,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