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同步练习(3)(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取得关税对等权B.废除了不平等条约C.赢得了与他国相同的国际地位D.废除治外法权皖南事变后,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据此回答2~4题。2.事变的性质是A.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B.蒋介石发动的一场政变C.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事件D.蒋介石为消灭新四军而制造的阴谋事件3.事变后,英美不同意蒋介石的做法,其出发点是A.不让蒋介石削弱中共力量B.让中国继续抗战以减轻德日对他们的军事压力C.维护其在华利益D.联合苏联的需要4.皖南事变反映出A.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C.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D.蒋介石集团既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国民党出现了豫湘桂战场大溃败,据此回答5~6题。5.日军发动这场战役的战略意图是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B.援助南洋被围困的孤军C.切断国民政府外援运输线D.消灭南方中共抗日武装力量6.国民党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美军援助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日本改变侵华方针D.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7.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是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实行法币政策,改革币制C.奖励实业,推动民族工业D.实行统制,加强经济垄断8.蒋介石集团的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A.制造皖南事变B.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C.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D.国民党召开伪国大9.1939年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10.抗战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B.资产阶级的两面性C.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失败二、材料解析题(16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以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部各宣传机关,……应根据前述事实与下列方针,以纠正中央之态度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密令材料2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兹奉电示,限期北移。(朱)德等再三考虑,故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认为遵行命令与府顺舆情,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遵令北移。——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材料3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国民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2)结合材料1、3指出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有何共识?达成这种共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从材料2看中共对“北移”存有顾虑,但它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三、问答题(14分)12.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二)一、选择题1.皖南事变发生后,英美对此事的态度是A.支持B.坚决反对C.默许D.不同意2.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著名高级将领是A.佟麟阁B.蔡廷锴C.张自忠D.李宗仁3.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是①一党专政②特务统治③保甲制度④经济掠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皖南事变后,中共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委曲求全B.谈判交涉C.大胆抗议D.坚决回击5.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对内政策的基本立场是A.国共合作,积极抗日B.扩大民主,团结全民族抗战C.搜刮财富,特务统治D.实行一党专政,反共反人民6.由于蒋介石集团在相持阶段政策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称其为A.投降派B.妥协派C.顽固派D.亲英美派二、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