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6高考卷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摘编自《严复集》(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解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思想。第(1)问,认识结合材料信息“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等概括。第(2)问,注意分阶段评价,从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北洋政府时期三个时期评价即可。【答案】(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5分)(2)戊戌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10分)1.(2019南京六校联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精选大题模拟精做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方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异同。【解析】(1)根据“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物质层面的重建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开展;在制度层面的重建主要包括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民主政体的形成;在思想层面的重建则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思想解放的推动和发展。(2)根据“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可知孙中山认识到了军阀和支持军阀的帝国主义是导致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对他们的幻想破灭,主张推翻军阀和帝国主义,因此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也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根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