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三十五)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杂质中所含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AFe(碘)—加热B二氧化碳(氯化氢)饱和Na2CO3溶液洗气C乙酸乙酯(乙酸)NaOH溶液蒸馏D淀粉(氯化钠)蒸馏水渗析答案D解析选项A中若直接加热,除了碘受热升华外,还有一部分碘能与铁反应,并且铁在加热条件下还可以和氧气反应,A错;选项B中应用饱和NaHCO3溶液除HCl气体;混有乙酸的乙酸乙酯中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乙酸乙酯也会发生反应,选项C错。2.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答案D3.(2010·重庆理综)能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HNO3B.KOHC.BaCl2D.NaClO答案A解析HNO3能将I-氧化成I2,溶液变成褐色,与AgNO3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与Na2CO3溶液混合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与NaAlO2溶液反应先产生沉淀,HNO3过量沉淀溶解,A项正确;KOH不能鉴别Na2CO3和NaAlO2溶液,B项错;BaCl2与AgNO3、Na2CO3反应都生成沉淀,与另两种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C项错;NaClO只能鉴别出MgI2,D项错。4.(2010·江苏调研)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②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③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④用盐析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⑤用加热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固体;⑥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A.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①由于鉴别时要加入酸,此时NO3-具有强氧化性,会将SO32-氧化为SO42-,故不正确;②若汽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烃,则溴水褪色,正确;③乙醇和水互溶,故不正确,④盐析是物理变化,不会破坏蛋白质,正确;⑤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会分解,故正确;⑥银不溶于氨水,故不能用它清洗,应该用稀硝酸进行清洗。5.(2010·浙江卷)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答案C解析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以与多羟基有机物形成绛蓝色溶液,如甘油和葡萄糖等;乙酸和乙醇的沸点相差不大,通常情况下让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高沸点的乙酸盐,然后蒸馏得到乙醇;在进行纸层析实验时,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6.(2010·东北联考)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42-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C.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答案D解析D项中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其变成蓝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7.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若Z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M中出现浑浊,X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则Y一定为氧化铁B.若X为H2和CO的混合气体,Y为氧化镁和氧化钠,则Z中变蓝色,M中出现浑浊C.若X为甲烷,Y为氧化铜,则Z中无现象,M中可能出现浑浊D.若X为氮气,Y为氧化铅(PbO)和炭粉,则Z中无明显现象,M中可能出现浑浊答案D解析白色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M中出现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Y为氧化铜也符合题意,A错;氢气不能还原氧化钠和氧化镁,不能生成水,B错;甲烷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M中出现浑浊,Z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C错;氧化铅与炭粉反应可能生成二氧化碳,D正确。8.(2010·浙江卷)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2-、SO42-、SO32-、CO32-、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