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1+1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第二小学孙素萍教材分析《郑和远航》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名人风采”为主题,安排了《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精读与略读》五篇课文,反映了不同人物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好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基础,通过单元导读课和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品读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风采”的学习方法,课上让学生迁移运用;而侧面烘托、反面衬托的方法,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教师应点拨指导。设计理念:《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名人风采”,对于名人,我们不是简单地认识,而应该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样这个人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因此,围绕让单元主题更加凸显这条主线,避免课堂问题支离破碎的现象,针对本节课内容,我设计了“你领略到郑和怎样的风采?”的主题问题贯穿整堂课。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之二,则是教会学生学会“品读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风采”、“品读侧面烘托、反面衬托的词句,推想人物风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阅读相同主题的《床头上的标签》,则是引导学生迁移运用《郑和远航》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航海家郑和的风采。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反面衬托的写作方法。4、初步感知《床头上的标签》,运用感悟郑和风采的学习方法,感受科学家李比希的风采。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教学流程根据“以人为本”、“顺学而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预设以下的教学流程:一、主题引领,导入新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你感受到了哪些名人怎样的风采?从中,你学会了怎样感悟人物风采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去领略一位航海家别样的风采。(随机板书:名人风采郑和远航)二、跳跃阅读,整体感知课文讲了郑和次远航,重点写了第次远航,写了、、三个场面。这样安排材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语文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提出的阅读要求之一)三、品读感悟,领略风采(一)自读自悟,批注阅读(课标指出: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个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伴随下,自主感悟、主动探究、飞扬思想、获取智慧)导学提示:1.自由朗读描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三个场面,运用“品读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感悟人物风采”的方法,画出相关词句,想想你从中感悟到郑和怎样的风采?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2.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三个场面中,除了正面描写的词句,你还从其它词句中体会到什么?能感受到郑和的风采吗?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相关词句旁。3.品读课文6、7自然段,各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对表现人物风采有无作用,为什么?(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中心问题,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重在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像“减肥”一样,减去了“讲解、提问”的浮肿,留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学习热情也高了能有效地提高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