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形式下媒体呈现庐江二中王军本人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媒体呈现方面一点体会。首先,多媒体教学呈现的价值体现1、多媒体课堂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和科学化。教学内容既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不要单纯运用图片或单纯采用声光效果。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设计过程中展示图片、播放视频、链接网络资源、学生答疑等时间分配合理。本课教学中,伍学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多媒体课堂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理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感性的具体材料。如何增强历史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这是我们历史教师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带着思考题满怀好奇心、全神贯注地观看。看完后,有许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又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这样,历史基础知识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3、多媒体课堂注重理性思维,具有启发性。“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历史课教学设计绝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上,在对学生进行多媒体展示的同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感知的现象进行理性思维,从中发现、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讲到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问题时,老师提出: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知道思想会发生变化?在讲到香港回归的意义时,他又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回来。4、多媒体课堂注重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师所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网络日益普及的年代,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生动的展示一些历史画面,巧设历史情景,这无疑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动性。因为多媒体具有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既唱出了本节课的主旨,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在情感教育上的重视。教师的激情总结和利用多媒体辅助作用的演示,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愉悦、兴奋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就往往会事半功倍。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却走入了这样的误区:即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不论教学内容是否恰当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所不包,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我认为:从头到尾地演绎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2、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教学。但计算机毕竟是机器,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的工作,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与传统的、常规的历史教学密切结合,配合使用,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3、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节奏,合理安排,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讲课时应注意电脑课件演示的速度和时间控制的问题,要合理安排。因为电脑课件演示的...